南京专家出谋热岛效应 污染企业西南迁(慧聪环保网配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慧聪环保网:近四十年来,南京城市平均风速小了,极端天气多了,热岛效应大了……这一切气候变化都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记者15日了解到,南京本月正在公示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初步成果稿第一次邀请气象部门及气象专家参与,专家们根据城市建设对气象的影响提出一系列优化方案。
[影响]
城建四十年,
南京气候出现四大变化
牵头承担本项研究任务的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姜爱军告诉记者,现在在全国的城市建设中,规划都已将气象作为新的研究项目考虑在内,因为城市建设对气候的影响太明显了。“一个地点的气候与当地接受的外部热量或能量有关,当某地的能量平衡发生变化时,其气候也将随之变化。”根据南京气象部门及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近40年来的南京城市化进程对气候的影响至少有四大值得关注的趋势。
影响一:
热岛逐步扩张到“岛外”
首先是热岛效应加剧。研究总结显示,上世纪90年代后城区和郊区的年平均气温差为0.1~0.3摄氏度。“这个温度差看起来不高,这与我们的观测点设置有关,实际市民感觉的城乡温差要超过这个数值。”姜爱军告诉记者,南京地区的热岛正在向周边扩张,热岛面积逐步加大。
而热岛效应的大小,直接反映这个城市的宜居程度和发展水平。记者了解到,在国家级园林城市等类似评比中,热岛效应的城乡温差都被作为评分标准,温差达到2.5摄氏度以上就要扣分,多0.4摄氏度就直接失去参评资格。那么如何调整城市布局、通过城市建设减少或控制热岛效应就反映了这个城市发展的水平和科学程度。
影响二:
蓝天多,灰霾也多
根据环保部门每年的统计,南京一年365天有300多天都是“蓝天”,可这“蓝天”并不意味着没有污染物。南京近40年的气象资料研究显示,灰霾天气和酸雨成为南京气候两大令人头疼的因素。其中灰霾天气几十年来一直在加剧,而酸雨2002年之前曾一度下降,但从2002年到2007年,酸雨天数几乎直线上升。
据了解,“蓝天计划”中所监测的粉尘颗粒远比灰霾的颗粒要大,更微小的颗粒会直接进入肺部,对人体产生危害,化工企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则是主要的灰霾颗粒的排放源。
影响三:
城市风速小了40%
南京的气温几乎逐年都在上升,可凉爽的风却离南京市民越来越远。资料统计显示,南京城市的年平均风速降低,1971~2007年期间从3.0米/秒下降到大约1.8米/秒,下降了40%。“尽管风速降低的原因很复杂,但地面建筑物多了,地表变粗糙了,风刮过去比一片平原的地方摩擦力自然要大多了,风速就会减小,特别是主城,影响更明显。”姜爱军说。
影响四:
极端天气让人难以捉摸
南京的极端(异常)降水事件有增多的趋势,在南京地区,尽管年平均雨量没有太大变化,但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不时出现极端降水事件。比如本月初的一场大暴雨,全市降雨量最大的光华东街达到了200多毫米,去年8月初浦口的一场大雨降雨量高达400毫米。
就此,姜爱军表示:“现在许多极端天气的出现往往打破气象纪录的极值,也超出原有的经验和规律,我们做天气预测十分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