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首页|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噪声污染治理|固体污染治理|电磁辐射治理|放射性治理|其他污染治理 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各阶段的实施建议

    访问: 生活垃圾 来源:中国环保信息网 2010-12-27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1 垃圾收集的模式

    目前生活垃圾收集工作主要由环卫部门负责,收集模式为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2种。

    1.1垃圾混合收集模式

    市民将生活垃圾直接投放(不经过分类)到垃圾箱内,由三轮车运往密闭式清洁站(垃圾楼),再由垃圾车运至垃圾转运站,经压缩处理后,由集装箱式垃圾车运至垃圾填埋场、焚烧厂或堆肥厂进行处理。

    1.2垃圾分类收集模式

    市民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再分别投放至分类垃圾桶内,然后由环卫部门将这些垃圾分别运至不同的处理场所,按照各种垃圾的性质对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进行相应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垃圾应根据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区垃圾的特性和处理方式选择分类方法[1]。例如,北京市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3类。可回收物指宜于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金属、橡胶、织物和瓶罐等;厨余垃圾指剩饭菜和瓜果皮等生物性垃圾,宜于生化处理或堆肥;其它垃圾指除以上2类以外的垃圾,如灰土、砖瓦陶器、卫生间废纸和烟头等。

    2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中可回收物所占比例也逐步提高。2006年北京市城8区和郊区城镇的生活垃圾成分见表1。

    表1 2006年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物理成分(湿基,%)

    对垃圾进行分类,将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进行加工再利用,将垃圾变为资源,符合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原则,能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也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

    3垃圾分类过程中各个阶段及相互关系

    3.1垃圾分类过程中的3个阶段

    垃圾分类基本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前期分类收集阶段、中期分类运输阶段、后期分类处理阶段。前期分类收集阶段指市民按照分类原则将垃圾分类并进行分类投放的过程。中期分类运输阶段指垃圾由环卫部门或者专门的回收单位按照不同种类分别运送至处理地点的过程。后期分类处理阶段指各类垃圾进行不同处理的过程,可回收物在加工厂进行加工再次变为资源重新使用,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按照其特性和当地条件进行填埋、焚烧或堆肥处理。

    3.2相互关系

    分类收集需要公众直接参与和支持,是政府引导的阶段,是后2个阶段的基础。其目的是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

    分类运输是垃圾分类的必要保障,是搭建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的链条。其目的是让分类后的垃圾有去处。

    分类处理是垃圾分类的最终目标,目的是将垃圾分类产生的资源重新利用,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产生经济效益、增加经济动力、形成产业链条、建立长效的市场机制的阶段。

    总之,垃圾分类过程中收集是基础,运输是保障,处理是目的。

    4实施建议

    4.1垃圾前期分类收集阶段的实施建议

    4.1.1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意识

    发动各种媒体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明白只需举手之劳便可以将垃圾中的资源进行回收利用,逐步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支持率,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尤其是对下一代,在学校的基础教育中增设环保课程,让他们从小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

    4.1.2完善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垃圾分类管理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有关法律法规,只是鼓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并未强制执行。如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对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的小区和单位给予一定的基础设施补助和经济补助,但是对不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和单位并没有惩罚措施,使得垃圾分类工作在实际推进时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如一些小区并不愿意花钱配置分类垃圾桶,一些物业单位以管理太麻烦拒绝分类清运垃圾等。因此,逐步完善细化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一些不配合垃圾分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用法律来约束市民行为,可有效提高市民的参与程度。

    4.1.3增加分类垃圾桶和废品回收网点,采取上门收集垃圾与分类投放垃圾相结合的方式

    市民将分类后的一部分垃圾卖给物资回收公司取得经济利益(卖废品),其它的垃圾则需要投放到分类垃圾桶内。对于这2类垃圾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即上门收集与分类投放相结合的方式。

    “卖废品”部分:废品回收是物资回收公司的一种商业行为,通过废旧物资的市场价差,赢取经营利润。因此他们关注的是废品的市场价格和收购成本,按市场规律办事,利厚的收购,利薄的不收购。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市民都感觉“卖废品”比较麻烦,如缺少回收网点、回收网点设置较远、回收人员“缺斤短两”进行蒙蔽等。实现垃圾分类需要提高废品回收的方便程度,让废品回收变为一种服务。对废品回收公司实行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提高进入市场的门槛,规范废品回收市场,建立完善废品回收网络。通过网点辐射,提供人性化服务,如采用电话上门服务、黑板留言上门服务等方式,使得废品回收方式变得简单方便,使市民轻松地得到实惠,大大提高市民参与的积极性。

    分类投放部分:加大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在居民区、办公楼、公共场所设置分类收集容器,科学选取摆放位置,方便市民投放。在分类垃圾桶上粘贴统一的分类收集标志,在小区内、公共报刊栏内张贴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海报,并组织保洁人员、环保志愿者对市民开展垃圾分类投放指导工作,逐步提高市民的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让市民正确地、自觉地进行分类投放。

    4.1.4垃圾分类要在经济上区别对待

    目前我国的垃圾收费制度并不完善,垃圾产多产少一个样,分与不分一个样。这样的收费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要逐步体现“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按照垃圾的产生量收费。通过经济手段促进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4.2垃圾中期分类运输阶段的实施建议

    垃圾实施过程控制,进行分类运输。对已经推行垃圾分类的单位和小区,一定要加大分类运输车的投入,实行分类运输。如果不能实行分类运输,那就失去了垃圾分类的意义。例如在有些小区,市民对垃圾进行了分类投放,但是在清运过程中三轮车又将分类的垃圾混合到一起,不仅使市民前期的分类工作成为无用功,而且会严重打击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4.3垃圾后期分类处理阶段的实施建议

    4.3.1对垃圾回收处理单位给予经济和政策优惠

    对进行垃圾回收处理的单位,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经济补贴,如优先选址、实施减免税收、补贴垃圾处理费用等。在企业成长初期,产品进入市场并得到认可需要一定时间。政府为再生资源产品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寻找产品出路,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市场的形成。

    4.3.2加大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力度

    进一步加强环卫领域的科研工作,加大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力度,建立一支从事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专业队伍,形成对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为垃圾分类综合利用提供技术保障,从而实现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4.3.3将垃圾分类产生的经济效益用于垃圾分类

    实施垃圾分类可以节约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好处不能只停留在宣传上,而是要将产生的经济效益回馈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搭建垃圾分类的循环经济链条,让政府和企业都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推进市场化运作,形成运作企业化、监管政府化的有效运行模式。一方面进行必要的硬件设施配备,如分类垃圾桶、分类回收车等;另一方面让参与垃圾分类的群众得到实惠,如对一些垃圾资源进行有偿回收。另外,还可以设立一定的科研基金用于研究垃圾处理技术。

    4.3.4鼓励企业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

    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是企业参与环保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是企业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重要体现。回收的物品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产品原材料,使物资可以循环利用,而且能够降低产品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政府可以对参与产品回收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他们进行废旧产品回收,并逐步通过立法要求企业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实行“谁生产,谁处理”的原则。

    5结束语

    在垃圾分类收集推进过程中,坚持以“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科技支撑”为原则[2],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如政府主管部门、媒体、环卫部门、街道办事处、小区、物业公司、居委会、物资回收公司、科研单位和个人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用政策、经济手段推进垃圾分类,搭建垃圾分类经济链条,形成“前期分类收集、中期分类运输、后期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使垃圾分类走上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CJJ/T102-2004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沈佳璐,陈季华,刘芳.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运行模式的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05,13(6):25-27.


    标签:工业固废,固废治理

    上一篇:垃圾焚烧残余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分析
    下一篇:建筑垃圾在道路建设中回收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