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每人每天喝一瓶瓶装水,仅仅在北京奥运期间,喝剩的矿泉水瓶能把鸟巢填满。
据奥组委估计,北京奥运会的现场观众可能达到700万人次,虽然观众不能带着瓶装水入场,但他们在赛场外产生的废弃瓶就可能达到5000万个。尤其是8 月8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开幕式中,现场观众超过9万人,由于当天最高温度达到35摄氏度,湿度很大,天气非常闷热,大家流汗过多,公共区售卖点的饮料销售得非常好。按平均每人最少喝1瓶饮料计算,仅开幕式当天,奥林匹克公园内就产生了约10万个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去了哪里?
第一站:饮料瓶的收集容器——垃圾桶
为了保障开幕式的垃圾得以及时收集,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放置了775组果皮箱,每组果皮箱有一个可回收垃圾箱和一个其他垃圾箱;同时,还放置了994个垃圾桶,其中,可回收垃圾桶347个,餐厨垃圾桶300个,其他垃圾桶347个。观众喝完饮料后,会把饮料瓶投到可回收果皮箱或垃圾桶中。环卫工人驾驶着节能环保的高位卸土电瓶垃圾收集车,不间断地巡视公共区的各个果皮箱和垃圾桶,及时把饮料瓶等各种垃圾用环保袋装好,装入容积为1.7立方米的电瓶垃圾收集车中。每辆电瓶车最多一次只能装500个饮料瓶计算,光这10万个饮料瓶就需要环卫工人用电瓶车运送200车次。
第二站:饮料瓶的集结地——垃圾压缩点
在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东南西北方向,共有4个垃圾压缩点,分别设有5.5立方米和9立方米的压缩车以及17立方米的压缩箱。环卫工人用电瓶车把饮料瓶运送到这里后,为提高运输效率进行统一的压缩处理。据压缩点的工作人员介绍,17立方米的压缩箱可容纳近1万个饮料瓶。
第三站:饮料瓶的“选美”地——垃圾分选站
北京环卫集团的奔驰牵引车及时地把装满垃圾的压缩车或压缩箱,运到小武基垃圾分选转运站。在那里,饮料瓶从进料口被送上传送带,进入中国第一条采用先进的近红外光分选技术针对分类垃圾进行精细分类的分选线。因为饮料瓶属于塑料类,与其他物质发出的近红外光线不同,通过光分选技术,处理线不仅可以将饮料瓶与其他垃圾细分出来,还能按照大中小型号自动打包。
分选后,饮料瓶将被再次装入集装箱,由专用车运往北京市商务局指定的再回收企业进行资源循环利用。
在这里,饮料瓶要按颜色分拣,并经物理及化学方法清洁和消毒。然后,根据这些饮料瓶材质和颜色的不同,有的被粉碎,有的经高温熔化,最后被分别制成像玻璃一样清澈透明的新饮料瓶以及t恤衫、书包、帽子等。
在奥运村里,很多运动员都穿着胸前印有红色“i’mfrome arth”字样的白色t恤。这种t恤是用回收来的旧可乐瓶子制成的。据奥运村的志愿者介绍,这样一件t恤需要5个旧可乐瓶子,用化学方法把废旧可乐瓶中的乙二醇和聚酯分离,抽成丝再跟棉线一起织成布,可乐瓶线和棉线的比例分别占53%和 47%,别看可乐瓶硬邦邦的,可是做成衣服穿在身上的感觉和纯棉一样舒适。
饮料瓶分选回收之旅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环保理念,北京奥运会承诺垃圾100%分类收集,50%回收利用,北京环卫集团的职工用辛勤的劳动让承诺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