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首页|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噪声污染治理|固体污染治理|电磁辐射治理|放射性治理|其他污染治理 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环保信息网 > 污染治理 > 水污染治理 > 正文

    水解酸化/Carrousel氧化沟处理漂染工业园废水

    访问: 水污染治理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1-02-10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摘要: 污水处理厂采用水解酸化/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处理漂染废水,由于实际进水水质、水量与设计值有偏差,造成运行理困难且费用较高。针对该厂的实际运行状况,探讨了水解酸化的pH、氧化沟的DO浓度、MLSS、污泥负荷等参数的优化控制,确保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稳定、酸耗低、剩余污泥少、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不会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 /26—2001)第二时段的一级标准。

    关键词:漂染废水;水解酸化;Carrousel氧化沟;优化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

    某漂染业综合治理配套工程项目地处广东省某漂染业环保工业园,为园区企业提供集中供热、供水、污水处理服务,目前与该项目配套的污水处理厂为30多家入园漂染企业集中处理牛仔服装洗漂、印染、丝光及生活等综合废水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染色和漂洗过程中投加的沸石、浆料、硫化黑、靛蓝染料、工业洗衣粉、表面活性剂、元明粉、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苏打、烧碱等。据统计,目前综合废水中洗漂废水占75%~85%、印染废水占7% ~12%、丝光废水占3% ~7% ,其他废水约占5% ,水质、水量波动较大。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处理水量为 10. 0 ×104 m3 /d,一组采用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另一组采用水解酸化/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笔者主要介绍后者。

    1 工艺流程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废水通过污水收集网直流到污水处理厂的粗格栅和一级提升站,再由提升至细格栅和平流沉砂池,并投加浓度为50%的硫酸调节pH; 调节 pH后的废水流入调节沉淀池,再通过二级提升至水解酸化池,经水解酸化后与二沉池回流污泥混合流入氧化沟,完成有机物的好氧去除;二沉池出水与混凝剂CF1混合、反应、絮凝、沉淀后外排或回用。调节沉淀池、混凝沉淀池的污泥与剩余污泥通过污泥排入污泥池进行均匀混合,再通过送入带式浓缩一体化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泥饼外运或运至与工业园项目配套的热电厂进行烘干、掺煤焚烧[ 1、2 ] 。

    2 工艺控制

    部分时段的COD、pH、TP等水质指标超过设计值、水量时变化较大,导致生化系统易受水质、水量负荷冲击,运行控制的难度较大。针对该厂的水质、水量特点,在总结水解酸化和氧化沟工艺长期运行控制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具体的优化控制方式。

    2.1 对pH的控制

    首先进行氧化沟活性污泥的培养,钟虫出现后, 回流10%的污泥到水解酸化池作培菌用,按照设计要求,用硫酸把pH值调整到9. 0,使水解酸化池较好地运行。

    大量资料表明在偏酸性环境下水解酸化作用比较明显,但是由于该水厂的进水pH值高达11. 5~ 12. 5,导致加酸量特别大,费用很高。运行实践证明,该类废水在碱性环境下水解酸化作用仍较明显, 且当pH < 10. 5时,碱度对水解酸化的负面影响较小。水解酸化可将大分子或难降解的化合物分解为易于降解的中间产物,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3 ] , 并充分发挥了酸化作用,进一步降低了pH值,节省了加酸量。随着水解酸化池污泥挂膜的进行,污泥浓度增大,水解酸化功能不断增强,逐步减少了加酸量,提高了水解酸化池的pH值。试运行5个月后, 发现在预处理阶段只需用硫酸把废水中和到pH = 11. 0,通过水解酸化作用便可使其pH 值稳定在 10. 4,且生物膜生长较好;再经氧化沟处理后,除TP 以外的各项指标均达标,且可以确保氧化沟生化系统在偏碱性条件下运行,不易发生丝状菌膨胀。

    当加酸量不充足、水解酸化池的pH 值持续2 天超过11. 5时,水解酸化污泥系统开始恶化,导致恶臭和污泥从填料上脱离、SV I值上升、二沉池出现少许漂泥现象,随后二沉池的pH值超过9. 0,此时需要在终沉池加药才能使pH值达标。可通过加大酸量把水解酸化池的pH值调低至10. 5, 5天即可恢复。一般在活性污泥状态较好的情况下,维持进入水解酸化池的废水pH值为11. 0~11. 4即可使系统较为稳定地运行。

    2.2 对氧化沟内DO的控制

    该厂氧化沟为传统6沟式Carrousel氧化沟,采用3台低速倒伞型表曝机曝气,由于生物除磷本身不消耗氧气,供氧主要消耗在对BOD5 的去除、硝化反应、对部分还原性物质的去除等方面。在实际运行控制过程中,各段曝气量一般是根据DO仪的监测值,通过调整表面曝气机的开启台数和运行时间来控制。经长期的运行实践得出各区DO的控制范围:缺氧区为0. 2 ~0. 5 mg/L、好氧区为1. 9 ~3. 3 mg/L,若DO的浓度太低会抑制硝化作用,太高则会使DO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影响聚磷菌释磷和对磷的吸收[ 4 ] 。根据运行经验, 水量< 750 m3 /h 时,只需开启2台表曝机;水量为750~1 200 m3 /h 时,间歇开启进水段表曝机;水量> 1 200 m3 /h时, 需要持续开启3台表曝机;当COD > 900 mg/L 时, 需要增加曝气设备才能满足满负荷的要求。DO是保障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关键,当表曝机发生故障时, DO得不到保障,出水水质恶化,在维修期间必须通过降低水量来保证出水达标。

    2.3 对氧化沟和水解酸化池MLSS的控制

    该厂氧化沟的MLSS设计值为5 000 mg/L,但是因工业园水量日变化较大,该厂另一组A /O生化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小[ 2 ] ,因此水量冲击负荷主要由氧化沟系统承担。氧化沟系统的水量在750 ~1 800 m3 /h范围内波动,一定时间内无法使系统内的污泥浓度随水量的变化及时调整,为了维持运行的稳定性,需把MLSS控制在适中的范围内。经过运行实践和监测可知:当MLSS < 3 000 mg/L、水量为4. 0 ×104 m3 /d时,各项指标均不达标,特别是出水色度较大; 当MLSS > 4 000 mg/L、水量只有 1. 5 ×104 m3 /d时,污泥活性变差,死泥增多。实践还证明,当MLSS维持在3 500 mg/L左右时,能够较好地应对水量变化的冲击,使出水稳定达标;当水解酸化池的MLSS > 3 500 mg/L时,介质密度过高、水下搅拌器的电流偏高、污泥随水流大量流入氧化沟, 此时需及时排泥。

    2.4 对污泥负荷的控制

    因MLSS相对保持稳定,污泥负荷主要受进水量的影响[ 5 ] 。实际运行表明:水量在(1. 5~5. 0) × 104 m3 /d范围内时,出水可保持稳定达标,其中水量在3. 0 ×104 m3 /d时效果最佳;水量如果长时间(10 d以上)低于或者高于该范围,污泥活性则开始变差,出水水质恶化,需对MLSS做相应调整,即污泥负荷保持在0. 039 ~0. 130 kgBOD5 / ( kgMLSS·d) 时,对各指标的去除率较高,其中污泥负荷在0. 078 kgBOD5 / ( kgMLSS·d)时处理效果最佳。

    2.5 对出水TP的控制

    因进水中TP偏高( TP > 4 mg/L) ,故单独依靠生物除磷不能使TP < 0. 5 mg/L,需进行加药混凝除磷。试验结果表明,使用CF1混凝剂(用量为30~ 80 mg/L)时,无需加助凝剂,既可以进一步降低色度、S2 - 和COD等指标,又可使出水TP达标。

    3 实际运行效果

    该工程已投产2 年,运行稳定, 2006 年8 月— 2008年8月水质监测结果的平均值见表1。

    由表1可知,该处理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 出水水质均能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 /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4 结论

    通过对水解酸化的pH、氧化沟的DO、MLSS、污泥负荷等参数进行优化控制,确保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稳定、酸耗低、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剩余污泥少、不会发生丝状菌膨胀,出水水质均能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 /26—2001)第二时段的一级标准。

    ① 为了节省酸耗,在预处理阶段只需用硫酸把废水中和到pH = 11. 0,通过水解酸化作用便可使其降低到10. 4,再经氧化沟处理后,除TP以外的各项指标均可达标,且不会发生丝状菌膨胀。一般在活性污泥状态较好的情况下,维持进入水解酸化池的废水pH值为11. 0~11. 4即可使系统较为稳定地运行。

    ② 一般保持缺氧区的DO为0. 2~0. 5 mg/L、好氧区的DO为1. 9~3. 3 mg/L,且需要根据水量大小来控制表曝机的开启台数。

    ③ 维持MLSS为3 500 mg/L左右,能较好地应对水量变化的冲击,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当污泥负荷为0. 039~0. 130 kgBOD5 / ( kgMLSS·d)时,对各指标的去除率均较高, 其中当污泥负荷为0. 078 kgBOD5 / ( kgMLSS·d)时处理效果最佳。

    ④ 投加混凝剂CF1 (用量为30~80 mg/L) , 无需加助凝剂,既可以进一步降低色度、S2 - 和COD 等指标,又可使出水TP达标。

    参考文献:

    [ 1 ]  翁焕新,马学文,苏闽华,等. 利用烟气余热干化城市污泥工艺的应用[ J ].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 (4) : 58 - 61.

    [ 2 ]  张自杰. 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 3 ]  李思敏,李艳平,秦卫峰,等. 改良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优化控制[ J ].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 (10) : 91 - 94.

    [ 4 ]  余华堂,张钦勇,彭方芽,等. 预处理/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漂染工业废水[ J ].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 (18) : 75 - 77.

    [ 5 ]  余华堂,李龙天 ,刘文士,等. 漂染工业园污水厂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J ].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4) : 87 - 91.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作者: 余华堂


    标签: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工艺 污染治理

    上一篇:预处理/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漂染工业园废水
    下一篇: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新工艺处理废水的现状及应用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