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首页|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噪声污染治理|固体污染治理|电磁辐射治理|放射性治理|其他污染治理 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环保信息网 > 污染治理 > 水污染治理 > 正文

    电凝聚气浮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访问: 水污染治理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10-01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1.电凝聚气浮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主要来自采油,石油化工、焦化、冶炼等行业,石油类碳氢化合物等浮于水体表面影响空气与水体界面交换,导致水体缺氧,破坏水中生态平衡,而油类的氧化作用又将加速水体的恶化。因此,含油废水的处理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曹福等提出应用电凝聚法处理轧钢产生的含油乳化液的有关工艺。研究表明,当pH为6,电流密度为4mA/cm2,电解时间为40min,投盐质量浓度为1. 25g/,l极板间距为1cm的条件下, CODcr的去除率达到 99. 5%。另外徐科等采用电凝聚气浮技术处理炼油厂废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认为电气浮利用电解分解作用和初生态的微小气泡的上浮作用,破坏乳化油并使油珠附着在气泡表面,而使其上浮去除。San- tos.MarcosR.G成功应用电化学方法处理含油废水, 采用Ti/Ru0. 34Ti0. 66O2电极电解含油废水,认为 CODcr的去除主要有以下因素: 1)直接在电极表面上氧化油; 2)通过间接氧化含油废水产生平行反应; 3)电气浮产生的微小气泡浮上聚集悬浮油滴。当电流密度为 100 mA /cm2,温度为50°C时, CODcr最大去除率为 57%。

    2.电凝聚气浮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在纺织行业中,染色及加工成品阶段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该废水中的有机组分大多以芳烃及杂环化合物为母体,并带有显色基团(-N=N-、-N=O-)及极性基团(如-SO3Na、-OH)。电凝聚气浮法处理印染废水具有脱色率高,适应色谱范围较广等优点,经过该工艺处理,废水的多项指标均能达到排放标准。

    杨岳平等研究了电凝聚气浮法处理毛纺染色废水的可行性及其处理效果,研究表明:电凝聚法对废水的色度和CODcr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分别达到最高的98%和53%。丁忠浩等采用电凝聚法对高浓度印染废水进行处理,CODcr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何晓莉等采用圆柱形的电解槽,这种设计将流体的传质与电凝聚气浮结合起来,可以高效分离悬浮物,絮体和废水在反应器底部充分混合,反应器内安装的刮板可定时清除极板上的絮团。并可连续运行,易实现自动化控制。有废水需要处理的单位,也可以到污水宝项目服务平台咨询具备类似污水处理经验的企业。

    3.电凝聚气浮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应用

    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常规生物处理很难使其达标排放,是一种极难处理的废水,采用电凝聚工艺预处理垃圾渗滤液可以有效去除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高艳娇等研究了电凝聚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试验。在最佳条件下对垃圾渗滤液CODcr 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5. 4%。并得出影响电凝聚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极板材料,电解时间和电流强度。王刚等采用电凝聚法作为垃圾渗滤液前处理,且研究中采用槽底曝气装置,起到了搅拌和气浮的作用,当处理进水COD浓度为9399. 3mg/,l电流密度为1. 2A/ dm2,极板间距为10mm,处理时间为40min时, COD的去除率达到43. 3%,NH3-N的处理效率最高可达80. 1%。 

    4.电凝聚气浮技术在造纸行业的应用

    造纸工业的污染量为我国十大工业污染量之首, 因此,造纸废水污染物的治理是人们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幸福堂等采用电凝聚法处理造纸中段废水水,探讨了影响CODcr去除率的各种因素,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该法可使造纸中段废水的CODcr从 1264mg/l降至112mg/,l CODcr去除率达到91. 7%。

    5.电凝聚气浮在含磷废水中的应用

    磷是地球系统中维系生命的主要元素之一,也是构成生物体并参与新陈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水体中如果磷含量超过20mg/L,就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藻体死亡后分解会使水体产生霉味和臭味,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张惠灵等采用电凝聚对含磷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有很好的除磷效果,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出电凝聚对磷的去除符合一级反应,确立了磷浓度与电解时间、除鳞单位耗能与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


    标签: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工艺 污染治理

    上一篇:MPPE技术的工艺原理
    下一篇:填料技术在高浓度氯碱化工废水处理中应用概况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